「石牆風暴」GAY is GOOD

 

 

 

「走過塞內加瀑布(Seneca Falls)、賽瑪(Selma)、與石牆(Stonewall)」這是歐巴馬再2013年就職典禮上的一段演講;1848年西方最早的女全運動員源自賽內加瀑布,賽瑪則是美國黑人爭取平權的運動,而石牆則是1969年開啟了同志解放運動的先驅,而後的每年同志大遊行則是為了紀念石牆事件。

 

 

作為今年台灣酷兒影展的片單,石牆風暴顯然是當中最熱門的片子,但顯然導演過於商業片取向的手法並不讓多數人苟同,在石牆事件的真實事件時,變裝皇后與非白人的裔的同誌族群依舊是大多數的,但石牆風暴卻已一個典型的白人作為主角來闡述整個事件主要視角。

 

「穿裙子比穿西裝需要太多太多的勇氣了!」

 

這句出自電影中的一席話,不正有神打臉導演的意味在裡頭。

 

當一個人作為當時西方霸權的面孔,出現在一群非白人裔的同志族群當中時,他本身所具有的先天優勢,優渥的家庭背景、金髮碧眼典型白人模樣、具備高學歷資格。當他再從小生長的小鎮被迫出櫃後,來自同儕、家庭、環境的一點點壓迫,比起其他非白人裔所受到的各種歧視而言,開始自顧自憐起來進而逃家;縱使小農並不覺得過往傳統社會當中對同志的歧視行為、欺壓霸凌會低於對有色人種、女性的暴力少一點,但反過來看,一個非白人裔的同志所受到的不人道對待不是更多,更遑論女性同志在許多同志議題當中為長期被忽略的一個族群了。

 

「穿裙子比穿西裝需要太多太多的勇氣了!」這不成了

「作為一個非白人裔同志比白人裔同志需要太多太多的勇氣了!」

 

其次,石牆風暴在節奏的掌握上則略顯薄弱,過於琢磨男主角在迷茫摸索的過程,卻忽略了運動累積能量的各種囤積點,而讓那塊從主角手中飛出的磚頭在砸破玻璃時略顯突兀;總使幾乎所有運動的爆發點幾乎都是臨時而突然的激情所形成,但這條引線確實短了點。

 

不過在劇中蠻具玩味的一點,則是在男主角丹尼(Jeremy Irvine 飾)與他在石牆酒吧當中認識的短暫同運男友雷(Jonny Beauchamp 飾)之間的關係。

 

 

丹尼在被小鎮當中從小一起長的曖昧中男友出賣後,來到了當時紐約著名的克里斯多福街,在石牆酒吧裡遇見了對他一見鍾情的雷,兩人開始火速的進入同居關係,但卻在一日傍晚的意外丹尼撞破了雷在酒吧以相同手法勾引別人,進而導致分手。

 

開放式關係(Open Relationship),對一個長期參與在對社會運動當中的人來說基本可以說是不陌生的名詞了。畢竟,一個人的性愛慾三者從來不可完全只在另一個人身上;但對丹尼來說,從一個保守小鎮的傳統關係中初次解放就要他接受開放式關係幾乎是完全不可能,並且驚世駭俗的,可從一個這麼排斥壓抑的年代裡,還哪裡能對此保持樂觀的期待呢?

 

丹尼是個鴿派,至少在片頭到擲出磚塊前一直都是個鴿派,而雷也是。

 

但丹尼的本性上呢?在除卻一切有色的壓抑後是鷹派嗎?

 

兩人都喜歡那種老派溫吞的戀愛方式,他們對於不合理的差別待遇試圖用一種體制內的手段去改變。直到兩人分手,丹尼懷抱對雷的憤怒,在石牆酒吧外頭分為被催化的一觸即發時,雷得出現與堅持溫和改革的立場,讓丹尼在極端被情緒控制的當下作處與本性看似脫節的舉動,他砸出磚頭、拔起鐵栓意圖破門、高聲吶喊引發眾人情緒,他讓自己被過往一切憤怒的源頭所綁架,一股腦將這些髒東西拋出身體外。

 

然後,他改變。

 

在禮教的背後一切的教條被除去之後,變得有自信,他相信自己是正常的,更能以正面的態度去看在小鎮將他出賣的前男友,並且在往後的同志大遊行時抬頭挺胸。

 

我是同志而我驕傲。


石牆風暴短暫的點到了情侶之間的性關係、身體的情慾自主以及同志歧視問題,雖然在節奏與論事上深度略顯薄弱,整體來說卻值得窩在沙發上溫吞的來杯紅酒佐餐用。但要記住,當你開始不同一個人的做法時,是否也落入了偏見當中?就像過去這些對同志存有偏見進而歧視的人們。